大概能觀察得了嗎?「心品嚐所緣」。
「飢餓」其實就是欲望——想看畫面、想听聲音、想聞氣味、想嚐味道、想感知道身體方面的接觸、想得到心方面的所緣,在心裡面去想。
有欲望生起,我們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,想得到這個所緣,想讓那個所緣離開,這全都是品嚐——一種是積極的品嚐,一種是消極的品嚐。
想得到,或想排斥,即是——心對所緣上癮了。如果不上癮,就不會將所緣拉進來,也不會排斥它,心會對所有的所緣保持中立,這種修行是不難的,城市人也能做得到。
不停地讀自己的心,心飢餓——想看畫面,不想看畫面;想听聲音,不想听聲音;想聞氣味,不想聞氣味;想嚐味道,不想嚐味道;想得到接觸,不想得到接觸;想想這個內容,不想想那個內容……不停地去及時地知道,自己心的「想要」和「不想要」,常常地去知道,這就是修行。
如此修行,不停地用功,可以抵達苦的終點,有一天(來到)欲望止息。欲望止息的狀態,其實就是涅槃,涅槃,就是欲望止息的狀態,稱之為「無欲」。
如果我們的心,還有欲望,即使是想要好,想要修行,那依然還不會抵達涅槃,還不會取得道果。必須修行,直至對結果沒有了期待,如果希望這時候證得,那時候體證,那是不會獲得的。
以前,有一位大哥認識隆波,他知道,隆波修行沒用上幾個月,於是他宣說,要在三個月內證悟,他曾經聽說,隆波修行,具有禪定之後,用的時間是七個月,而他發願用三個月。PY認識此人,阿姜萬也認識,但是,現在已經過了三十餘年。
心有「想要」,是不可能有結果的,如果心是飢餓的話,就會不停地掙扎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