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是為了看到苦,要看到五蘊本身就是苦,(五蘊)簡而言之,就是名色、身心。
何時我們還未看到——身體本身是純純粹粹的苦,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,想讓身體快樂的欲望就會存在,想讓身體不苦的欲望就會存在,心的掙扎就會存在,苦的根源就還存在。
何時我們還未看到心的實相——心本來就是苦,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,我們就會想讓心有快樂,想讓心不苦。
今天我們可以去觀察一下自己,為什麼要去看電影?去聽音樂?為什麼必需要去找好吃的食物?為什麼必需要跟朋友聊天?如果沒有誰跟我們聊天,我們就會去跟別人發微信——什麼時候他才會讀?什麼時候才回覆?那全都是心的包袱。
我們掙扎,拼命地去掙扎,是為了尋找快樂,給心帶來快樂。我們掙扎,是為了逃離痛苦。鬱悶,我們就會去跟朋友聊天,這樣可以逃離苦。有時候特別鬱悶,然後去跟朋友訴苦,朋友也幫不了我們。
誰曾經失戀過的,有嗎?有,舉手給隆波看一下,應該比這更多一些,難道大家的生命都不認識何謂失戀?不認識失戀,體證道果很難,因為沒有看到苦。(笑)
在失戀的時候,安慰說:「哎呀!要放寬心,要放寬心,沒關係的。」問說:「會好嗎?苦會消失嗎?」不會消失的。
有時候安慰我們的人,反而給我們更大的壓力,說:「你直接跟他切斷吧!」(聽了)壓力越是更大,苦會增長。有時有些人安慰朋友,結果導致朋友的苦更多,所以那些算命先生賺錢很容易,因為安慰別人,一旦我們舒服了,就給別人付錢了。
我們接受不了事實——心本身就是苦,我們就會想讓它有快樂,或者想讓它不苦,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掙扎,比如鬱悶了,我們就會去喝酒,或者去旅遊,或者去跟朋友聊天,跟別人去說說這個,說說那個。
我們去安慰的那些人,他們也苦;安慰我們的人,他們也苦。他們本身的苦已經很多了,還要聽我們的苦,他真的好可憐啊!苦的人本身已經很苦了,但是聽我們訴苦的人,他更加可憐,他什麼都沒有做,結果我們卻把苦給他扔過去。
出家人碰到很多,有時居士們苦了之後,就會找出家人訴苦,出家人心腸也很好,來安慰他,失戀了,出家人可憐他,安慰來安慰去,結果還俗跟他呆在一起了,「好!已經解除居士的失戀之苦了」,一堆麻煩。
我們學法,一定要學到實質,學到實質,就是——一定要抵達苦,學到苦,如果不知道苦,就不知道法。
我們一定要知道——身體是純純粹粹的苦,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,如此就不會生起欲望,就不會想快樂,想不苦。
我們學習心、探究心,一會兒是這個情緒、一會兒是那個情緒,不停地在變來變去的,一會兒跑去看、一會兒跑去聽、一會兒跑去想,不停地在運動變化,為什麼一定要那麼去掙扎?因為心本身就是苦,但是我們沒有看見。
因此,我們努力地去覺知身,努力地去覺知心,有一天我們就會看到實相——身體本身就是苦,心本身就是苦,這稱之為我們「知苦」,知道——名色、五蘊本身就是苦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音頻來源:禪窗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