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輪迴的顛倒想】
觀身體,有三個組成部分——第一、身體本身;第二、在身體生起的感受;第三、觀身的心與觀受的那個(能知的)心;如此我們已經能認出三種蘊了。
當我們按摩身體時感覺:「誒!這不是我。」這僅是「想蘊」而已——它在界定身是無常、苦、不是「我」,這屬於恰當且健康的想蘊。
有些人宣稱:「想蘊不好,因為不比智慧(殊勝)。」但是你知道嗎?如果沒有想蘊,智慧也不會存在。首先,必須能正確地界定,思維及想法要正確,見解才會正確,才會生起正見,進而具備智慧。
因此,「想蘊不好」的說法並不正確,若非得要說些什麼,只能說——「顛倒的想蘊」、「偏差的想蘊」是不好的。
顛倒的想蘊有四種:(第一種是)將不漂亮、不美的(現象),界定為漂亮、美的。比如:我們這個身體不美、不漂亮,只要曾經審思過身體,就會知道身體是不淨的。
身體如同一副皮囊,上面有九個大孔,自己試著列出看看,而小孔更是數也數不清,各種不淨物不斷地往外流,三藏經典是如此描述的。
「身體不斷流出不淨物」,這是真的嗎?洗澡沒一會兒,坐了片刻,就流汗了,又髒了。事實上,身內充滿了不淨物,可是我們卻錯誤地界定,誤以為自己很漂亮、很美,這是第一種錯誤的界定。
第二種錯誤的界定是——將無常的現象,界定為恆常。比如,我們的生命不斷地逝去,越來越接近死亡。我們一直都在死去,僅有程度多少的差別;年紀大了,「死」的部分多於「生」的部分,便呈現衰老的現象,最後,整個(身體)都死了。
但我們從未覺得「身體是無常的」,反而感覺「身體是恆常的」。
誰會覺得自己今天就會死去?誰曾經設想——「自己今天就會死去」,有嗎?除非意圖自殺,否則不會作此想。因此,我們誤以為無常的事物是恆常,無論如何,都覺得至少今天不會死,事實上,卻不一定。
(第三種錯誤的界定是)「苦」的事物,我們誤以為是「樂」的。這個身體是苦的,坐著也苦,躺著也苦,因此不斷地翻來覆去,無論什麼姿勢都苦。
(身體)一會兒餓、一會兒冷、一會兒熱、一會兒痛、一會兒癢、一會兒要去小便、大便……這個身體充滿了苦,而我們卻感覺舒服——「喔!現在很舒服!」看到「苦」的事物,卻誤以為它是「樂」。
(第四種錯誤的界定是)將「無我」的現象,界定為「我」。剛剛帶領大家去練習的(觀身),根本沒有一個「我」(存在),但是我們卻誤以為「這是我」,這稱之為「界定錯誤」。
因此,我們應努力地訓練覺知自己——看到身體坐著、身體呼吸,看到身體行、住、坐、臥,看到身體動、停,看到身體,心是觀者,身是被觀察的對象,心是觀者。
有時候,「感受」會摻雜進來,於是我們看到——「感受」不是身,「感受」不是心,「感受」是另一種現象,是另一個部分,那部分其實就是「蘊」,「感受」是另一個蘊。
繼續觀照下去就會發現——身體的任何部分沒有「我」存在,有的僅是「苦」的現象,有的僅是「無常」的現象,有的僅是「無我」的現象。
感受也只是不斷地被逼迫,無論是苦或樂,凡生起的,都被逼迫著消失。快樂是臨時的,痛苦是臨時的,無論在身體發生的任何現象,全都僅是臨時的,在心中生起的一切,也是臨時的。
持續不斷地觀察及體會。大致上能跟得上嗎?必須實踐!
首先,坐著,看著身體呼吸,心是觀者,看著身體坐著,心是觀者。又或是試著觸摸一下(雙手互按)究竟何處有「我」存在?這裡是我嗎?還是那裡?或是其他部位?根本沒有任何一個部位有「我」。
持續不斷地觀照,就會發現身體僅有物質,而這堆物質,是我們從世間臨時借過來的,進食、喝水、呼吸,就得到了物質(元素)。基於業力作用而聚合成這具身體,而時間不久,就會老化、消失,便是如此不斷地觀察及體會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音頻來源:禪窗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