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時,世人讚我好;醒時,世人道我瘋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2021年11月6日

最好的心,是平常心,那是自然、普通的心。

「知者的心、知者的心」,稱說得多神奇,其實那是最平常的心。

不平常的心,即是有煩惱摻雜進來了,貪瞋痴摻雜進來,「知者」就消失了,成為有貪、有瞋、有痴的心。

心本身即是「知者」,「知者」消失,源於煩惱摻雜進來了。

別讓我們的心——必須如此、必須那般,「知者的心」生起,源於我們停止造作,而非源於我們做些什麼。

比如:心有瞋,心造作瞋心了,我們有覺性(sati)知道——「心造作瞋心了」,心就會停止造作。

心停止造作瞋心,心就會安住一剎那,隨後又會造作其他的。

我們無法製造出「知者的心」,何時有作為,每次便會生起其他種類的心。

然而,若何時有其他種類的心,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,造作就會滅去,心就會獨立凸顯,成為「知者的心」。

「知者的心」即是正常的心,乃是最平常、普通的心,而貪瞋痴的心,苦樂、好壞的心,混亂的心……那屬於不正常的心。

因此,我們必須提升自己的心,直至正常、平常的狀態。一旦心是正常的,覺知、覺醒、喜悅,我們就去探究實相,以正常、平常的心,探究身心的實相。

為何必須以正常的心?因為正常的心沒有偏見,不正常的心會有偏見——喜歡此、不喜歡彼,或有迷失,或害怕此、害怕彼,害怕沒有覺性,這都有偏見。

我們不帶有偏見,「知者的心」是不帶有偏見的。「知者的心」是無法被製造出來的,「知者的心」之所以壞失,乃源於一切的造作。

何時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造作,造作就會滅去,心就會成為「知者」,成為正常的心。

過去有一位出家人,名為「宋德多」(譯名),宋德多曾說,當他瘋狂時,別人說他很好;當他很好時,別人說他瘋狂。

為何是如此的?因為世間充滿了瘋子、迷失者,瘋子即是迷失者。

當他有覺性,覺知、覺醒之時,就會與他人不同,但他人不理解,於是就會覺得他很奇怪。

比如:我們修行,周圍的朋友就會擔心,說:「你別過於用功修行,否則會發瘋的。」他們擔心我們,一旦我們好,他們就會擔心我們。

然而,若我們與他們一樣瘋狂,晚上與他們一同喝酒,他們就不擔心我們了,因為我們與他們同類。

因此,具有「知者的心」之人,在世間是稀少的。「知者的心」即是正常的心,也就是在煩惱生起之前的本來面目。

「知者的心」消失,是因為有造作生起了,然後心迷失在造作中。

若心沒有迷失在造作中,便會成為「知者的心」,一旦有造作生起,就會照見——所有的造作,全是被覺知、被觀察的對象,它們生、住、滅,不是「我」、不是「我的」,它們僅僅只是被覺知、被觀察的對象。

若我們的心,僅僅只是「知者」,我們就會照見——所有的造作,包括身與心的造作,全是被覺知、被觀察的對象。

若無「知者的心」,便看不出造作,因為正在造作。

已經闡述,「知者的心」是無法被製造出來的,當心迷失去造作時,及時地知道——造作貪,知道;造作生氣,知道;造作痴,也知道。

有快樂生起,滿意、喜歡,心造作滿意、喜歡,也知道;造作不滿意、不喜歡,也知道。

煩惱、不善法屬於行蘊(saṅkhāra),都是心造作出來的,持續不斷地及時知道它。

「受」(vedanā)不是心造作出來的,「受」屬於果報,接觸到好的所緣,就有快樂之類的。

有快樂,並沒有關係,人因具有福報而有快樂,那並沒有關係。然而,滿意、喜歡於快樂,心已經在造作了,造作出「貪愛」(rāga)。

及時地知道心在造作,一旦及時地知道造作,造作滅去,「知者」就會獨立凸顯。

有了「知者」,當有什麼摻雜進來,就會立即照見——這是從外摻雜進來的。

最終,心就可以擺脫造作,因為聰明了,知道所有的一切生、住、滅,是無常、苦、無我的。

因此,我們必須有「知者」,「知者」是無法被製造出來的,仰賴於覺性,去及時地知道造作,如此「知者」就會自行生起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轉載請保留出處及聲明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