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看、不聽、不想……修行並不會有結果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隆波訓練自己,當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觸所緣時,並不去阻止。

有眼睛就去看,有耳朵就去聽,有鼻子就去聞,有舌頭就去嚐,有身體就去接觸,有心就去想,並不去阻止。

如果阻止能夠(讓我們)證悟得更快,那麼盲人就會比我們證悟得更快,因為他們看不見,聾子也會證悟得更快了,但是為什麼並不是如此的呢?

並不是如此,是因為——我們必須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去接觸,一旦接觸了,心裡面生起了感覺,接觸了所緣——生起了快樂,及時地知道,生起了痛苦,及時地知道,我們不停地去及時地知道,快樂,知道;痛苦,知道;貪、瞋、痴,不停地去知道;心是善的,知道,不停地去及時知道自己的感覺。

接下來,心能夠牢牢地記得境界,心原是空空的,一旦接觸所緣之後,有快樂生起了,能夠記得——「哦!快樂是摻雜進來的」。

最開始心是空空的,一旦接觸所緣之後,(比如)看到了畫面,然後瞋心生起了,看到——「哦!瞋心生起了」。

我們就能夠看到——所有的境界生起,不停地在心裡生、住、滅,不停地盤旋變化。

心裡面所有的境界(生起),每一次六根與六塵接觸的時候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觸,心方面(的接觸),也就是我們的想法——想了這個有快樂,想了這個有痛苦,想了這個會生氣,想了這個會貪之類的。

我們並不是阻止念頭,並不是阻止去看,並不是阻止去聽,而是很自然地去接觸所緣。但六根與六塵接觸之後,心裡面生起怎麼樣的感覺,我們要去及時地知道。

隆波就是如此訓練的,為期七個月。最開始訓練的三個月,訓練錯了,緊盯讓心一動不動、空空的,誤以為觀心,就是要去守護心,不讓心往哪裡去。

當隆波做禪修報告時,隆布敦長老說:「修錯了!心的自然狀態是想、演繹、造作,你修得讓心不想、不演繹、不造作了。」

於是,隆波放任讓心自然地去接觸所緣,接觸所緣之後,生起了快樂,知道;生起了痛苦,知道;生起了善法,知道;生起了貪、瞋、痴,知道……

不停地去及時地知道,直到心能夠牢牢地記得那些境界。(接下來)無論有任何事物稍微在心裡面一動,覺性就捕捉到——有東西摻雜、滲進心裡面了。

向隆布敦長老學習了七個月,那時候,剛好狂風暴雨進入曼谷,從辦公室出來之後,身體全淋濕了,於是進入一座寺廟躲雨。那時候,自己的師弟正在出家,於是就到他的寮房躲雨,抱膝而坐。之所以抱膝而坐,是因為自己的身體全濕,如果盤腿而坐,寮房弄濕的面積就會越大,因此抱著膝蓋,寮房弄濕的面積就會較小。

然後看到了「擔心」,「擔心」冒起來了——「每一次淋雨,每一次都會感冒的」。

心有了擔心,一旦心擔心的瞬間,覺性及時地捕捉到「擔心」,心自己看見——覺性捕捉到「擔心」,在及時地捕捉到「擔心」時,「擔心」就會滅去,心是善的,心已經生起了覺性。

那欺騙自己不停地散亂、去想的「擔心」,它已經滅掉了,心不再散亂,心集中起來,內在寧靜,寧靜至身體消失的程度,外在的世間全消失了。

(自己)並沒有刻意要入定,沒有任何的刻意,僅僅只是曾經習慣於觀「心的境界」,已經很嫻熟了,看到心「擔心」,看到了「擔心」,「擔心」滅掉,覺性生起,禪定也生起了,心安住,集中起來。

心集中的力道很大,如果集中的力道不大,世間還存在,如果集中的力度太大,世間都消失了,什麼都不剩。物質世界已經不存在了,作為身體的物質也不存在了,寮房、寺廟不存在了,狂風暴雨也不存在了,雷電交加也不存在了,只剩下純純粹粹、單一的心,心進入了禪定。

因此,我們不停地去觀境界,除了獲得覺性以外,同時還會得到禪定。因此,隆布敦長老才會開示:「觀心,會自動自發地獲得禪定」。

大家不會入定,不用受到驚嚇,在每一次心有變化的時候,不停地去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。

當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觸到所緣,每一次(心)有變化的時候,及時地知道。心去想,感覺會變化,有覺性知道;眼睛看見圖像,感覺變化,有覺性知道,耳朵聽到聲音,感覺變化,有覺性知道,鼻子聞到氣味、舌頭嚐到味道,身體接觸,感覺變化了,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