甦醒時的黃金觀察時段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早期(訓練)的時候,我們先動手實踐,隨後慢慢地去觀察自己的錯誤。

修習任何一種禪法都行,選擇我們所擅長的,然後去看——我們正在做的這些(訓練),究竟是正確的?還是錯誤的?

需用「觀察」,需去體會,比如隆波修行,隆波使用的是「觀察」與「體會」——如此做之後,尚未生起的覺性,生起得更為頻繁、更為迅速,那是好的,那就正確了。

但如果修行之後,(心)寧靜、空、光明……一個月、一年都是如此的,那我們就需觀察——佛陀教導:身心是無常、苦、無我的,為何自己修行之後,身心看起來是恆常的?心看起來恆常、寧靜、舒服……原本應看到它們是苦的,結果卻看到它們是快樂的,原本應看到它們無法掌控的,結果卻操控得了,想寧靜多久,就可以寧靜多久……

佛陀教導無常、苦、無我的事物,而自己修行之後,變成了——恆常、快樂、「我」、可以操控……

如此觀察,我們就會發現——必定有何處出錯了,我們就慢慢地去觀察——究竟錯在何處?

自己錯在何處呢?最佳且最易觀察的時段,其實就是剛甦醒、起床的時候。

我們剛甦醒、起床時,心尚未有任何偽裝,尚未成為「修行人」,僅僅只是一個平常人。

從熟睡的狀態中醒過來,一旦想到說:「今天該如何修行較好呢?」僅是想,心就開始造作出修行(的狀態),心習慣性地跑到某一種狀態裡。

比如,當我們修行、用功時,去緊盯(所緣),或心跑到「空」裡,當習慣於如此,一旦想到修行時,心便會習慣性地那麼做。

當我們修行時,如果習慣於打壓身、打壓心,一旦想到修行時,便會開始打壓身、打壓心。

有些人修行,讓心空、光明,一動不動地,一旦想到修行,便會強迫、改造自己的心,空,一動不動地,這全都屬於造作。

我們的職責是去及時地知道——「誒!心在造作」,如果心已造作至習以為常,但不知道正在造作,還誤以為說:「哎呀!我在修行,這已經很好了,很正確了。」

因此,在我們剛甦醒、起床時,需去觀察身、觀察心,何時一甦醒,想到說:「怎麼修行才好?」心就會開始修行,開始這麼做、那麼做,我們開始及時地知道這一點,如此才能從被卡住的狀態中鬆脫出來。

比如,我們被卡在——送心去看色、聽聲音、去感知身體方面的接觸,或送心去想……習慣於如此,一旦我們想到修行的瞬間,立即就開始緊盯。

如果我們曾經緊盯火、佛像,已習以為常了,在我們想到修行的一剎那,心便會跳進去緊盯,跳進去被觀察的對象,因為心習慣於何,便會跑向所習慣的軌道。

如果習以為常至無法察覺,即成了問題。若想觀得出來,便需在心尚未造作之前去觀,在起床的一瞬間,尚未來得及造作,那即是黃金時間——可觀察「修行究竟卡在何處」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