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間八風,自己被吹了幾風?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法談摘錄

苦,是因為心沒有法的保護

03:29~09:47

世間人充滿了問題,充滿了苦。問題與苦是不一樣的。我們的生命從不缺問題,有些人的問題是沒得吃;有些人的問題則是不知該吃什麼好,選擇太多也成問題。因此,只要活著,就一定會有問題。

然而,佛陀的弟子,雖然生命出現問題,但心不苦,這是可以做到、可以訓練到的。

現在這段時間,佛陀的法極具意義,因為非常多人正面臨問題。如果我們好好地觀察,在問題出現時,問題是出現在身?還是出現在心?

若有欲望,想讓問題不存在,何時生起欲望,何時就生起苦。至於生命中層出不窮的各種問題,那屬於業報,有這樣的業報,便會出現這樣的問題。

然而,真正訓練好的心,可以不苦地面對問題。佛法在這一點上可以幫得上忙。

當生命正面臨問題與危機,國家因新冠肺炎而出現問題時,仰賴於這段時間,可以順著這個因緣,提升自己的心靈。

若我們好好學習佛陀的教導,便會知曉——苦是源自於欲望,何時有欲望,何時就會有苦。

比如:我們的生命碰到了問題,假設經歷老、病、死,瀕臨死亡、與所愛的人事物分離、碰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……比如,現在遇上疫情,我們不喜歡,這些事出現了,我們的心不希望它出現,希望它快些結束,當我們的心有欲望生起時,當「想要」的心生起,苦就來到我們的心。

事實上,世間所有的問題,它僅僅只能觸及到我們的身體。但它之所以能轉為「來到心中的苦」,是因為我們沒有「法」來保護自己的心。

我們已知——渴愛、「想要」會讓我們的心苦,因此,若想離苦,就必須擺脫渴愛(taṇhā)。

渴愛就是「想要」。想要什麼?想要快樂,尚未有的快樂,希望擁有;已經擁有的快樂,希望它永遠保持;想要苦不生起,想要已生起的苦儘快滅去。

這些欲望非常多,但將它簡化,其實僅是一點點,就是——想有快樂,想不苦。

「想要」能阻止得了嗎?心會有「想要」,阻止不了,但是我們可進一步地認識與了解。欲望生起,是因為無明,不知道生命的實相,不知道世間的實相。

所謂「世間」,即是名色、身心。名法、色法的聚合,稱之為「世間」,世間即是名法、色法。

由於不知道名法、色法的實相,於是便會生起欲望,想讓色法、名法有快樂,想讓色法、名法不苦。一旦欲望生起,心立即就會苦悶了。

我們好好地觀察,是否真的如此?這很容易的,每一次内心有欲望生起,去看看!心是苦?還是樂?

覺性、禪定、智慧不足的人,他們就會看到——有欲望生起時還不苦,要到「求不得」時方才苦,如果如願以償,就不苦了,這是觀得太慢了。

事實上,一旦欲望在心中生起,當下就有苦。每一次有欲望,每一次就苦,無論是否如願以償皆苦,若如願以償,便會舒服一會兒,但在欲望生起時,已經苦了。

生命的隱形操控手

10:45~12:56

事實上,有欲望時,就已經苦了。一開始有欲望時,就開始苦了,若如願以償,就會感到有些許快樂,這是魔王引誘我們的獎勵。

當我們滿足欲望時,魔王就會扔一丁點快樂給我們,如同訓狗師,當狗服從命令時,他就扔出狗糧,狗很高興,高興完了之後,立即又發號新的指令了。

如果我們修行,就會知道——在滿足欲望的瞬間,新的欲望立即進來了。

因此,欲望是一個——不斷支配我們生命的隱形操控手,如同訓狗師或寵物訓練師,當我們迎合主人,他就會扔一些殘羹冷炙給我們,然後立即又會有新的任務給我們——你去做那個!若我們不遵從他的指令,他就懲罰我們,也就是——生起欲望時,若我們無法滿足它,就會覺得非常苦,這是欲望懲罰我們的工具。

欲望是最狡猾的主人,它一直在剝削我們,而我們卻不知不覺,不知道自己被欲望所操控,被欲望所蹂躪,我們沒有這樣的感覺。

我們感覺自己自由自在,沒有任何人能掌控得了,「我是最厲害的!我是最棒的!」事實上,那是被欲望指揮,命令做這個,做那個,汲汲營營忙個不停。

世間八風,自己被吹了幾風?

25:04~32:43

我們想要的事物,全是還未擁有、還不存在的,我們想得到不曾擁有或不存在的事物,那肯定是苦的。如果已經擁有了,已經存在了,那就不會有「想要」了。

一旦我們知道身體的實相……身體的事實為何?身體必然會老、病、死,這是事實。如果我們知道身體的實相,就再也不會希望——身體永葆年輕,不老、不病、不死,如此的「想要」不會生起,我們便沒有苦了。

老了,我們不會苦,因為不是「我」老,而是身體老,那是自然的。生病了也不苦,因為身體生病,不是「我」生病。它要死了,身體要死了,不是「我」要死了,那是自然的,身體是世間的,不是「我」的。

一旦心聰明了,知道身的實相、心的實相,欲望就不再生起。欲望生起,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實相,一旦不知道實相,我們就會想得到那些並不真正存在的事物,想永葆青春、永葆漂亮,想一直財源滾滾……想一直如此,但世間並不存在。

世間法有八種,有利益,就有損失……古人稱之為「世間八風」,也就是有利益,也會失去利益,這是世間的常態。有得,就有失;有地位,到了某一天也會失去地位;有官職,會失去官職;有批評,則會有讚美。全是世間的常態,世間沒有任何一個人,只接受讚美而已。

世間沒有不被批評的人,無論多好的人,都會被人批評。假設我們的戒持得很好,還是會被人批評——這是故意佯裝持戒,裝模作樣、在欺騙他人,總而言之,總能找到可批評之處。

假設你特別漂亮,別人也能找到批評你的地方——你的左眼比右眼大了一些……總而言之,一定能找出可被挑剔之處。

好人也會被人批評,就連佛陀也被人批評,何況是我們呢?

世間之法,有地位,就會失去地位,這是一對,如同硬幣的兩面,擁有好的工作、好的地位,有一天就會失去,曾經當總理,有一天也就不是總理了,有名聲,沒有名聲;有批評,有讚美;有苦,有樂;這都是相對的。

因此,世間法不僅只是一面,全都有兩面,而且他們都是在一起的。有名聲,失去名聲;有利得,失去利得;有讚美,有批評;有苦,有樂。世間的自然狀態,世間的常態便是如此。

我們想讓它不是如此的,於是就會苦了。若我們能認識世間——它必然是如此的!欲望就不會生起了。

因此,我們知道實相、了解事實,若想活在世間,我們就要明白世間八法,苦就會從心中消失許多。

若我們想離苦,想抵達涅槃,就需比世間法了解得更細。了解五蘊、名色、身心。一旦了解實相,色法是如何的?色法的事實為何?色法是無常、苦、無我的。名法有實相嗎?有!名法的實相是無常、苦、無我的。

一旦我們能了知實相,心願意接受實相,名法、色法全是無常、苦、無我的,我們沒有想讓它恆常,我們沒有想讓它僅有快樂,我們並沒有想讓它一直可以隨心所欲地操控,欲望就不再生起,苦就不會生起。

活在世間,明白世間——有地位,損失地位;有利得,失去利得;有批評,有讚美;有苦,有樂。

一旦明白世間本就如此,當別人批評我們、栽贓陷害我們時,我們就能心不動搖。他有嘴巴,就說唄!但若他說得太過分,那就依世間的方法去報案。

尤其是總理等這樣的社會國家領導人,群眾一定會不斷地找課題來責難。人們只會在新任總理比原任更糟糕時,他們才會讚美,才會想到——以前的總經理真的很棒啊!

因此世間就是如此的。一旦明白了實相,被別人批評,被別人栽贓陷害,這是世間的常態,世間就是如此的,於是心就不會苦悶,無論賺錢或工作,心都會很堅定。

很多人被人批評、指責,就沒有了信心,然後就氣餒了。如果我們明白世間,便可以與世間在一起。如果明白名法、色法,就可以解脫世間。

法有兩個層面,活在世間,必須了解世間的實相,若要擺脫世間,必須了解名法、色法的實相,一旦認清了這個,便會解脫世間,達到超越世間的「出世間」。

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今生抵達出世間,我們必須不斷累積。

有些人的資糧已經足夠,就會在今生契入出世間。然而大部分人的根器還較弱,我們就好好地了解世間。沒有人能逃脫得了世間八法。既然逃不了,便去認清它。一旦它生起之後,我們不會滿意,也不會不滿意。

認清世間八法,苦就可以少一些

35:04~37:04

如果能夠明白這些事情,我們就可以活得「苦少一些」,但不至於完全不苦。若我們了解及認識——名色身心的實相至極致,就可以不苦。苦只來到身體,再也進不了心。

因此,法是有很多層次的。活在世間的法,可以讓我們苦比較少,出世間的法,可以讓我們離苦。

大部分人依然要活在世間,那就去認清世間八法,去認識那是不是真的?有讚美,有批評,它們是硬幣的兩面,是不是真的?世間今生是時苦時樂的,是不是真的?嘗試去看一看。

有沒有誰是一直苦的?沒有。假設一個人罹患癌症,特別痛,一直是痛的。但是如果他覺性(sati)很好,就會看到——沒有誰一直是痛的。在沒有想到疼痛,而想到其他事情的瞬間,身體方面的痛苦就不會有感覺了。

事實上,身體的疼痛也一直處在生滅的狀態,心不喜歡,想讓它消失,但只要因還在,就依然還苦。(若有想要讓它消失的)欲望,則是不懂事。

慢慢去訓練,不斷地認識世間的實相,也就是世間八法,我們就可以苦較少地活在世間。

去探究名色身心的實相,總有一天,心終究會達到出世間法,心就可以離苦,苦僅僅存在於身,心再也不苦了。

巴利文資料補充

八世間法(aṭṭhalokadhammā):利得(lābha)、非利得(alābha)名聲(yasa)、惡名聲(ayasa)誹謗(nindā)、稱譽(pasaṁsā)樂(sukha)、苦(dukkha)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