訓練讓自己的心,具有慈悲的方法,就是——首先,去看自己喜歡的人或動物,比如,我們養貓或養狗,因為喜歡,所以心是柔軟的。
慢慢地觀察自己的心,心會有一種柔軟的感覺,心柔軟的時候,是有快樂的,反之,心很兇毒,喜歡找麻煩時,那是不會快樂的。
訓練慈悲時,首先從我們所愛的事物開始練習。比如彼克,他喜歡養貓,與貓在一起的時候很慈悲,對貓十分悲憫,想讓貓有快樂,想讓它不苦,它一不舒服,就立即帶它去看醫生,(主人的)心是柔軟的。
我們要努力地訓練,讓自己的心柔軟一些。若心是乾澀、僵硬的,修行起來很難。柔軟、恭敬的心,就如海綿一般,可以吸收水分;至於僵硬的心,如同堅石一般,吸收不了水分,即使倒水上去,也滴水不留。
以柔軟的心,接受清涼的法流流淌過來,心會飽滿、充盈、感到快樂;然而僵硬的心,即使法流流過,也會平白流失,沒有絲毫餘留。
因此,要努力地憶念——自己所愛的人、所愛的動物,想到其優點;這樣思維,我們就會有快樂、寧靜,心情舒坦。
而後,我們要訓練得更細緻一些,去看那些我們既不討厭,也不喜歡的人。
首先,我們先看自己所愛的人,然後培養慈悲,希望對方快樂,這是修習慈心,希望對方離苦,這是修習悲心,可以同步用功。
當我們喜歡的人,他覺得生活平淡、沒有快樂時,我們希望他快樂,對他懷有良好的祝愿;當他痛苦的時候,也對他有良好的祝願,希望他離苦。
我們要持續訓練,對他人和眾生,懷有良好的祝願。
接下來,就是去看那些我們感覺平平,可以對其保持中立的人,我們對「既不愛,也不恨」的人,有著良好的祝願,訓練直至我們的心習慣於對他人和眾生,懷有有良好的祝願。
然後,再慢慢去看我們不喜歡的人,先選擇我們有少許不喜歡的人。若直接去看那些我們仇恨的人,邊想邊說良好的祝願:「願你快樂、快樂吧!」(咬牙切齒),聽到幾乎就像是要殺了他似的。心沒有慈悲,就不是真正祝福。
從簡單之處開始訓練,從很容易就有良好祝願的對象著手,也就是以喜歡的人作為訓練的對象,接下來,就是我們沒有什麼感覺的人,既不愛,也不恨的人,最後階段才是我們不喜歡的人。
若無緣無故地,讓我們對不喜歡的人給予良好的祝願,生氣是不會消失的,有一個比較好的用詞,稱為「同理心」——將心比心,感同身受。
隆波身為居士時,曾經對某人生氣,心想:「他為什麼是這樣的呢?」
有一天,隆波靜下心來試著探究——為什麼他是如此的,發現在他小時候,所處的環境很可怖,他在世界大戰時期出生,半夜隨時有炸彈扔下來,原本睡得好好的,父母就帶著他四處逃命,逃到田野、池塘裡、被蚊子咬……非常地難受,又很害怕,「轟轟轟」到處是炸彈,整個大地都在震動。
因此,他的內心深處充滿了恐懼,長大也都是擔心、害怕之事。比如:工作的時候,由於害怕做不好,所以就不斷地修正、再修正。
最初,隆波很生氣——一件工作怎麼沒完沒了?與他一起工作,太累了!
一旦了解他為何會是這樣的人,明白前因後果之後,隆波就開始同情、可憐他。一旦同情心生起,慈悲心生起,生氣便消失了。
生氣,如同污濁發臭的水,慈悲,如同清澈乾淨的水,清澈的水不斷地流進,替代了污水的空間。
最初替代時,並不會徹底乾淨,污濁與清澈的水會混雜在一起,隨著不斷地流、不斷地驅趕,最後只剩下清澈的水,污濁的水已不復存在。
應如同隆波所教導那般,努力訓練自己的心,以朋友的角度、從良好祝願的角度,來看待他人,看待其他眾生。
若對他們生氣,就試著了解其前因後果,了解他們為何會是如此的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