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過患,才會放下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佛陀開示——「瞋」屬於過患很大的煩惱習氣,但是很容易斷除;「貪」的過患較少,但是很難斷除;「痴」的過患非常大,而且也很難斷除。因此「痴」是最厲害的,戰勝「痴」的最高階段就是——清除無明,那(修行的)工作就徹底結束了。

「貪」的過患較少,「瞋」的過患大,「痴」的過患很大。

貪心的過患較少,但是很難斷除。比如我們很享受、很快樂的時候,想斷除嗎?心有快樂的時候,就會滿意,並沒有去傷害誰,只是很享受。這過患還不大,但是很難斷除,因為想要看到它的過患,是很難的。

若想斷除心對於某個東西的執著,就一定要看到它的實相——後患無窮。如果看到它是苦、是有後患的,心才願意放下,如果沒有看見,心是放不下的。

在36年前的年底,隆波去頂禮隆布帖長老,與一位師弟一起去,(以前)一直是跟他一起去寺廟的。如果按照出家人的說法,屬於同參道友。他特別想讓自己的修行很好,他看到自己的煩惱習氣——貪心,不停地冒出來。他的貪心冒出來,這很正常,因為他很年輕,才二十多歲,所以淫欲心很重。

他就請教隆布帖長老,說:「長老,我想斷除淫欲,但是心依然還戀戀不捨。」

長老就感嘆說:「如果依然還有依依不捨,就斷除不了。」

長老進一步解釋:「一定要看到它的過患,如果我們看到淫欲的過患,就能夠斷除淫欲」。

另外一段時間,去頂禮隆布敦長老,然後分享:「隆布帖長老開示:『一定要看到過患,才能夠斷除』」。

長老就點頭,他說:「看到過患,其實就是看到苦。如果看到苦,就能夠斷除,就能夠放下。」

隆布敦長老所說,與經典理論更加吻合,隆布帖長老說得比較簡單,並不是說他說得不好,他說的完全是正確的,但他所用的語言是:「一定要看到過患」。看到「過患」,其實就是看到它不好的一面,其實也就是看到苦,它本身就是苦。比如我們想要斷除貪心、淫欲心,就一定要看到貪心、淫欲心的過患。

在貪心生起的時候,能夠看得出「苦」嗎?在貪心生起的時候,想要「得到」,「想要」屬於力量很強的貪心。想中彩票,會苦嗎?想買東西,但打折的貨量有限,害怕來不及買,就會苦。何時有「想要」,何時就有苦。

如果我們能夠看到貪心,但還看不出它有什麼過患,就先看欲望,因為欲望是力量強大的貪心。

這大概能觀得到嗎?心有「想要」時,就會有苦。誰可以看到?「心有想要,就會苦,心有想要,就會苦。」這就不錯,已經在修行了。

因此,心有「貪心」生起,有覺性及時地知道,有「貪心」了,「貪心」就會因覺性而滅去,但很快地又會再次生起。

直到有一天,智慧生起了——想要什麼,執著什麼,就會因什麼而苦。智慧生起,就可以斷除貪心,這是很細膩的貪心。

慢慢地去斷除,最開始是無法斷除的,放不下的,只需要知道「有貪心」,有瞋心,知道;有痴,知道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音頻來源:禪窗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