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擔心寵物以至於心苦,該怎麼辦?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法談摘錄

直接面對面去觀!擔心貓,要去觀察那個「擔心」的感覺,一旦心有力量,就會抽身出來,將會看到擔心、憂慮、悶悶不樂是被觀察的對象,心是知者、觀者。

對寵物慈愛,是好事,不過,如果「慈」沒有「捨」相伴,會變成苦,出現鬱鬱寡歡、悶悶不樂。比如我們對寵物慈愛,但它生病、死亡,我們必須明白:所有眾生都有屬於自己的業,一切眾生隨業流轉,它自己造過這樣的業,到了時間就必然會病、會死。

如果我們瞭解業果法則,心就會中立,「捨」會生起。「捨」並非源於壓抑令心麻木不仁,高品質的「捨」源於願意接受事實:一切眾生都有屬於自己的業,我們幫助它們,救助它們,餵它們食物,生病了帶去看醫生,照顧(它)不被蛇吃,不被狗咬,但它們必定會老、必定會病、必定會死,是自然的。

貓呢,它造了業來的,來投生為貓,既然出生為貓,就有屬於貓的命。最多十幾年就得命歸黃泉,就像大多數人活不過百歲,有自身的局限。「業」安排我們投生為人,我們也有壽命限制。現代人類平均壽命也就七十幾歲,因此,如果明白業果法則,我們就會「捨」。

如果不願接受業果法則,我們就充滿「想要」,對寵物充滿慈愛與憐憫,於是我們變成了它們的主人,(可是)我們能命令它們嗎?別老、別病、別死,我們命令我們的貓:別老、別病、別死,根本做不到的,因為連自己別老、別病、別死,都還命令不了呢?

如此不斷地教導自己,然後慢慢去修行。但如果什麼時候還是悶悶不樂,就直接去觀察,就只是覺知,不去緊盯讓它消失,就只是覺知,一旦心有力量,就會自行抽身出來變成知者、觀者。

禪窗聲明:

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,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,完全歸責於我們,歡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文字來源:www.ganluyu.org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