訓練的最初階段,有時候會有快樂。我們的心,從未有禪定,有了禪定之後,就會有快樂。
原先一整天都是散亂的,一旦有了快樂之後,不停地去修行,就會感覺到——快樂,是淡而無味的。接下來,就會變成中捨的狀態,心就會沒有什麼感覺。
接下來,有什麼煩惱習氣生起,我們曾經累積的煩惱習氣,它就會開始運作,因為我們沒有去緊盯它。
如果緊盯它,它就會一直是沒有什麼感覺的,但是我們有覺性,並沒有去緊盯,曾經累積的煩惱習氣,就會冒出來。
比如,我們瞋心很重,原先我們會努力地去控制自己,它也不會有機會現身給我們看。但是一旦我們修行,沒有壓抑了,煩惱習氣就會冒出來、冒出來,我們就會感覺——為什麼越修行,煩惱習氣越多?
如果修行了之後,沒有看到煩惱習氣,稱之為「不懂事」,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煩惱習氣。
如隆波所提,精進是——精進地斷除已經存在的煩惱習氣,精進地讓未生起的不善不生起。
所有的煩惱習氣、不善已經存在,而且很多,在我們有覺性的時候,沒有在壓抑,有禪定的時候,不去壓抑它,一旦我們會修行了,沒有壓抑的時候,那些所累積的舊庫存,就會冒出很多。
有些人根本沒有意識到,自己壞到這種程度,有些人甚至說——自己怎麼可能壞到這種程度?根本沒有想到。原先我們誤以為自己是好人,一旦我們訓練修行,發現——為什麼自己這麼壞?
修行並不會讓我們更壞,而是說——修行讓我們看到自己很壞,那很好,並非不好。
因此,我們知道之後,就像是知道自己是生病的,我們就去治療它。我們不停地有覺性,煩惱習氣的力量就會越來越薄弱。
最開始,每一個人(的煩惱習氣)都很強烈,因為每一個人累積很多,不用受到驚嚇,要輕鬆自在地去觀。
修行,並不是為了追求好,修行,並不是為了寧靜、快樂,我們修行了之後,心好,知道;心壞,知道;心苦,知道;心樂,知道;心寧靜,知道;心散亂,知道……
修行,是為了不停地及時知道,如其本來面目地去知道。接下來,我們越來越嫻熟,一旦有什麼感覺生起,覺性就會生起,覺性生起,禪定也會生起,接下來,智慧也會生起。
慢慢去訓練,別氣餒!每一個人比我們想的,都壞多了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