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士問:修行了十幾年,已經有四年沒有做禪修報告了。持五戒,每一天在座上用功,在日常生活中,心會不時地自行念誦。黏著於兩個相矛盾的境界:一是覺得自己的修行沒有進步,二是覺得自己很厲害,依然可以看到境界,比如,看到蘊分離。不時地會聽到聲音,驚嚇會緊隨而至。想請求隆波開示,假設自己再也沒有機會做禪修報告了,應該注意些什麼?
隆波帕默尊者回答:若想自助,必須運用「如理正思惟」,慢慢地去觀察、去體會,自己正在出現的這些狀況,與佛陀的教導一致嗎?它有沒有呈現三法印?慢慢去觀察。
如果修行之後,覺得「我很厲害」、「我很棒」,說明一定有什麼地方出錯了。
如果修行之後,看到「我很厲害、我很棒」,那也只是被覺知、被觀察的對象,事實上,「我」不存在。但是,必然先要生起「自己很棒」的狀態。
一定要去看煩惱習氣,有什麼煩惱習(生起),我們及時地知道它。所謂「投降」的修行人,並不是向別人投降,而是向自己的煩惱習氣投降了。
比如,我們不停地修行,心寧靜,我們滿意於寧靜,誤以為這是很好的,滿意於寧靜,不與他人打交道,覺得自己是一個好人。事實上,心滿意於寧靜,那是更細膩的貪欲。
如果我們及時地知道:「誒!已經黏著於寧靜了」,我們就可以從黏著中鬆脫出來。因此,必須不停地去觀察自己的心,什麼煩惱習氣藏在背後,或在控制我們,不斷及時地知道,如此,我們就能將自己護持上正道。
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地知道煩惱習氣,浸泡在煩惱習氣裡,我們就會無法上路。
如果我們修行之後,一直很舒服、很空曠、很空蕩,感到滿意,卻不知道自己滿意,不知道貪心生起了,這也無法進步。
因此,若想自助,就必須看得出自己的煩惱習氣,若能看得出自己的煩惱習氣,就可以繼續上路。
大概能受得了嗎?去用功,每天必須持守五戒,必須在座上用功,然後去觀境界,有什麼事物生起了,都去觀。
如果沒有煩惱習氣,那已經不正常了,空空、一動不動的,那已經錯了,應該還是有煩惱習氣的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