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蘊」有五個部分,分離蘊的時候,至少要有兩個「蘊」,這才能夠稱之為「分離」,即——有「身」,有「心」。
這五個部分,所謂「分離」,首先必須要有的就是「知者的心」,它的竅門就在這裡。
以前,隆波閱讀三藏經典及很多人的法談,但不知道如何動手修行。事實上,一定要有作為「知者」的心,一旦我們有作為「知者」的心之後,坐著,知道坐著;走著,知道在走著;躺著,知道躺著,就會看到——身體不是「我」,身體是被覺知、被觀察的對象,心是「觀者」,這稱之為「分離蘊」。
「分離蘊」是為了什麼?為了可以看到實相,可以看到每一個「蘊」的實相。
身體是被覺知、被觀察的對象,身體不是「我」。身體有的只是「無常」,我們必須不停地動。
身體有的只是「苦」,坐久一些會苦,呼吸太長也會苦,吸氣太長也會苦,太餓也會苦,太飽也會苦,身體有的全是苦。
我們會發現,身體有的只是無常,一會兒吸氣、一會兒呼氣,一會兒行、一會兒住、一會兒臥、一會兒要小便、一會兒要大便、一會兒渴、一會兒餓,有的只是無常,有的只是負擔,全都是苦。
我們不斷要減輕身體的苦,身體癢,就必須減輕苦,而去抓癢,身體痠痛,就必須要動,這個身體是苦。
身體僅僅只是物質,呼吸,把空氣吸進去,呼出來,身體僅僅只是物質,吸進去了之後,又會排出來,物質不停地在循環。
一旦我們有作為「知者」的心,覺性在覺知到身體的時候,就可以看到身體的實相。因此修行,首先一定要獲得「知者的心」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