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必須在固定形式中用功?固定形式的訓練涉及兩個根門,即身與心。
比如,在家打坐時,我們接觸到身與心方面的所緣,眼睛沒什麼新鮮的事物可看;耳朵聽到的都是反覆聽過的聲音,不感興趣了;鼻子聞到的也是反覆聞過的氣味,不太關注了;那時舌頭也沒在品嚐什麼食物,剩下的就僅是身與心。
僅剩下身與心兩個根門,有什麼生起於身,比如,坐著、坐著,被蚊子叮了,去感覺。如果心走神了,即使被蚊子咬了,我們也不會知道。打坐時被蚊子叮了,或是天氣很熱,流汗了,當流汗或被蚊子叮,瞋心生起了,煩躁不安,就這麽去讀心,不斷地學習。
逐步地訓練,最終我們就會認識所有的境界——身心的苦樂是什麼樣子的,心貪、瞋、痴、散亂、萎靡不振……是什麼樣子的。常常地看,日復一日地看,接下來,只要有一丁點感覺生起,覺性就自行生起了,覺性會自動自發地生起。
固定形式的訓練,用到兩個根門,而在日常生活中修行,則要用到六個根門,因此,難度更大。
若想在日常生活中很好地發展覺性之前,就應該先在固定形式中訓練,如同拳擊手在登上擂台前,必須先進行演練。
在日常生活中修行,如同站上戰場,處在真正的戰場上,而不再是演習了。敵人將從六個方向出現——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觸所緣,敵人,也就是煩惱習氣,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現身。
如果曾經訓練身與心兩個根門,直至嫻熟,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至四個根門,也足以應對。
如果我們毫無準備地,直接在日常生活中發展覺性,眼睛看到圖像,心是什麼樣子的,知道;耳朵聽到聲音,心是什麼樣子的,知道;心並不是真的能知道,它會迷失很久。
因此,固定形式的訓練很重要。隆波並沒有說:「打坐、經行很重要」,隆波說的是——固定形式的訓練(很重要),但要懂得如何訓練,要去讀自己的心,讓覺性生起,讓真正的禪定生起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