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才可以不苦?我們修行,然後去觀察自己的心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接觸到外在的所緣,心接接觸到自己的念頭、記憶、界定,生起了喜歡、不喜歡,要及時地知道。
如果去知道——接觸到某個所緣,喜歡,及時地知道,接觸到某個所緣,不喜歡,及時地知道,僅僅只是看心的喜歡與不喜歡,就可以離苦。
(隆波)說的音量稍微提高一些,因為很有信心,很堅信!僅僅只需看到心的喜歡與不喜歡,你去看吧!接觸到這般的畫面,喜歡,接觸到那般的畫面,不喜歡;聽到這樣的聲音,喜歡,聽到那樣的聲音,不喜歡。
不停地去如此觀察,接下來,我們就會看到——喜歡的感覺,不是恆常的,不喜歡的感覺,也不是恆常的。一旦如此照見之後,所有的滿意與不滿意,就會慢慢地減少。
比如,我們愛自己的身體,身體是被覺知、被觀察的對象,我們進一步來看自己,不用看外在,繼續看自己。
身體生病的時候,誰是痛的人?「痛」在身體,對嗎?但是,為什麼心會苦?身體僅僅只是物質,身體從未真的痛過。疼痛、身體的病痛,那是從外面摻雜進來的事物,那並不是身體。
比如,我們的身體坐著,坐得久一點,就會酸痛,觀察到了嗎?身體的酸痛與身體,是不同的部分,身體已經坐著很久了,最開始並不酸痛,只是坐來坐去,開始酸痛了起來,因此酸痛與身體,是不同的部分。
回過頭來看自己,同樣也類似於外在的事物,我們所喜歡的所緣,不喜歡的所緣。
身體有任何病痛生起了,心不喜歡,身體從未抱怨,而心卻喜歡抱怨。誰是痛的人?痛在身體上,心並沒有痛,但是心卻是抱怨的人。慢慢不停地去觀察。
在身體有快樂時,心會很享受。誰吃飯時很享受,有嗎?舉手給隆波看看。吃飯時很快樂,然後很享受,誰是吃的人?身體是吃的人,心是享受的人。
心對所有的一切,都喜歡插一腳,不僅對外在的事物,喜歡插一腳,對自己的身體,也要插一腳,對身體生起的感覺,喜歡插一腳,對自己的念頭、想法,喜歡插一腳,對自己造作好、造作壞,喜歡插一腳,心,是真正最麻煩的製造者。
我們不停地去觀察自己的心,喜歡也知道,不喜歡也知道。心快樂,就會喜歡,痛苦了,就會不喜歡。
我們不停地去觀察,心有「想要」,想要這個,想要那個,在「想要」生起的時候,心就開始掙扎了,然後就進去執著,很認真,越執著,就會越掙扎,執著得少,就會掙扎得少。
假設我們的父母瀕臨死亡,我們特別執著,不想讓他死,怎麼也不願意讓他死,拼命地治療他,希望他活得久一些,但卻忘了問,究竟他想不想活,他太痛了,也許他不想活著了,是我們的心在「想要」。
特別「想要」,就會特別掙扎,「想要」較少,掙扎就會較少,不想要,就會不掙扎,如果不掙扎,就不苦,之所以苦,是因為心在掙扎。
因此,如果我們生病,特別痛時,想康復,卻又快死了,就會特別苦。如果我們沒有想著:「身體必須跟我們待在一起120年或活100年」,僅僅只是想到:「能活到哪一天,就是哪一天」,心不太掙扎,心不苦的。
哪個特別珍愛,就特別掙扎。如果執著較少,掙扎較少,我們的苦,就會較少。沒有任何的執著,沒有任何的掙扎,就會不苦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