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需提升自己,首先需持五戒,然後訓練心與自己在一起,其他剩餘的時間,持續不斷地讀自己的心,心有什麼樣的「想要」生起了,及時地知道「想要」;「想要」生起了,及時地知道。
如果「想要」生起了,沒有及時地意識到,(心)就會去執著。昨天已將「執著」這一部分,講解給大家聽,有四種執著。
何時有執著,何時就開始掙扎,當掙扎時,稱之為「有」,心就會構建「有」。
有「有」,則有「我」,於是就有苦,有「我」,則有了承載苦的主體。
但是,如果有欲望,我們及時地知道,(心)就不繼續造作,「緣起法」在那一刻停止。
然而,修行僅僅只是——不斷地及時知道「欲望」,那是不夠的。慢慢去提升,到了某一點,(修行)就會抵達心,便可以斷除無明。
何時還有無明,欲望就會再次生起,何時清除無明,欲望就再也不會生起了,再也沒有出生的種子。
隆波看到「出生的種子」時,那時,隆波還身為居士。那時,隆布敦長老已經圓寂,於是就去頂禮隆布貼長老,說:「我已經看到心出生的種子。」其實也就是「知者的心」,它會造作念頭,於是煩惱雜染就會愈發強烈。
有「欲望」,有「想要」,便想隨著自己的煩惱雜染去行動。欲望並不是什麼好的寶貝,我們就會隨順自己的煩惱雜染而行動。
貪心生起,就會生起欲望,想得到、想成為、想擁有……瞋心生起,就會生起欲望,想不成為、想沒有……
修行看到之後,發現——在心裡面蘊藏種子,它會驅動心生起造作。
那時,尚不認識「無明」緣「行」(的理論),只是一味地修行,沒有學習經典理論,雖然曾閱讀三藏經典,但並不知道那是「緣起法」,那時只看到——在自己的內心有某一個東西,它一直在驅動著念頭與造作的生起。
一旦有念頭與造作,心便會生起煩惱雜染、生起欲望,心就開始掙扎,生起了苦。
那時頂禮隆布貼長老,說:「我已經看到了心出生的種子,如何清除及消滅它?」
長老回答:「你繼續修行,到了某一點,它會自行清除的,(修行)足夠時,便會清除,如果尚不足,便清除不了,若無緣無故地命令去消滅它,那是消滅不了的。」
事實上,這煩惱雜染會驅動,讓我們去想這個、想那個……越想,煩惱雜染則越強烈。
隨眠煩惱會驅動我們去想,然後刺激(煩惱的生起),一旦想之後,煩惱雜染便會生起。
一旦煩惱雜染強烈,而我們沒有及時地知道,欲望便會生起。
欲望生起,沒有及時地知道,執取就會生起,執取什麼?執取身及與身有關的事物;執著自己的想法;執著自己的修行方式及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;執著以為有「我」、「我的」,這就會緊隨而至。
在執著的瞬間,心就會開始掙扎,比如,執著於五欲,心便會開始掙扎著尋找喜歡的五欲所緣,碰到不喜歡的所緣,便會掙扎著想逃離。
或是我們有某種想法及看法,心也會掙扎。看到好幾個人,真的好可憐!比如看到新聞,就會覺得悲憫,有些人衣食不缺、有良好的未來、學歷高、機會也比他人好,但生起極端的想法,最後被關到監獄裡。
那苦是自找的,透過自己的想法而受苦,因為執著於自己的想法、看法。
事實上,我們有某種看法及想法,我們可以提出建議,如果社會大家都認同,有一天,就會改變。
然而,如果我們只是一人獨想,全社會並沒有作此想,如此自己與社會便難以共處,自己就只能待在侷限的地方,也就是待在監獄裡。
寬敞的社會為何待不下去?因為心受不了,心極度「想要」,「想要」讓每一個人都接受自己的看法,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,別人想錯了,別人是錯誤的——別人怎麼如此想呢?舉國人民怎麼如此愚蠢?只有我的想法才是正確的。
由於執著於自己的看法,便會想這樣、想那樣……拼命地四處惹是生非、找麻煩。其實第一個被擾亂的,即是自己,自己找不到快樂。
佛陀亦是社會的改革者,但佛陀以祂的方式進行改革。佛陀出生的社會,祂看到社會充滿種族階級的不平等,而且無因無果,皆是迷信的內容。
因此,佛陀改造社會,透過學習,直至對「法」徹見。佛陀最終發現——若想解決所有的社會(問題),那是解決不了的。因為人類不盡相同,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業報,業報會作區分,佛陀僅能做到這個程度,只能如此思維。
然而,如果任何人的根器利,佛陀便會將這些人聚集起來,建立比丘、居士的社會,如此便會產生一些變化,那屬於對社會進行的改革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