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是否順遂如意,皆是自己的業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有些人不太生氣,那麼當貪心生起,「想要」生起,也要知道。

有些人不容易生氣,因為做很多善行,因此,所接觸到的皆是滿意的所緣,並不會接觸到不滿意的所緣。

當接觸到滿意的所緣時,瞋心不會生起,並非沒有瞋心,僅是瞋心尚未有機會生起。

有些人累積了許多惡業,於是接觸到的全是不滿意的所緣。比如用餐,眾人皆說某一家餐館的食物好吃,而他吃了卻覺得不好吃……覺得這也不好、那也不好;這也不適合、那也不適合,凡接觸到的,全是他不滿意的所緣。

不必指責他人,那是業報,當不善的業報現前,所接觸到的,就會是不滿意的所緣。

而功德福報良好之人,所接觸到的皆是滿意的所緣,比如:誰責罵他時,他沒有聽見,即使指名道姓,他也沒有聽見。

然而,動聽之聲,如風吹拂樹葉之聲,鳥遠處鳴叫之聲,哪怕微細,他卻能聽見。反之,他人的高聲責罵,他卻聽不見,因為他的惡業沒有現前。

由於有些人有善業,因此聞不到臭味,誰曾有過如此的狀況?他人說有臭味瀰漫,而我們卻沒聞到,所聞到的全是香氣。

這座寺廟有一種樹,開花時會散發如糞便般的味道,很特別,不知為何如此,反正很臭,如廁所散發出來的味道。有人就在那棵樹旁修建寮房,卻根本聞不到那氣味,反而聞得到其它的花香,唯散發惡臭的氣味卻聞不到。

若問:「他的鼻子有問題嗎?」並沒有問題,其他氣味全能聞到,僅聞不到那股臭味。

因此,若沒有惡業現前,自然就聞不到不滿意的氣味。

但我們能選擇嗎?此刻究竟是善業現前?還是惡業現前?我們是無法選擇的。

每一個人都累積了善業及惡業,當惡業現前時,就會接觸到不滿意的所緣,比如:生病、失戀、與所愛的事物分離,諸如此類的;當善業現前時,就會接觸到滿意的所緣,接觸之後,就會很快樂。

當感覺快樂時,(貪心生起,)那是最難斷離的,因為並沒有看見過患。當我們覺得舒服時,能看到它的過患嗎?看不到的,難以看到。

因此,若誰有瞋心,不必難過。瞋心厚重之人,不必傷心,反而應該高興,即使曾經造了很多惡業,但是修行起來卻很容易——容易看到過患,容易看到苦。

我們需不斷地觀察自己的心,瞋心生起了,要知道「瞋心生起了」,瞋心生起之後,心有苦,我們也要及時知道。

貪心生起了,知道「貪心生起了」,心有快樂,或不苦不樂的捨受,這很難看到苦的過患,必須將我們的覺性(sati)訓練得足夠強大,才能看得見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轉載請保留出處及聲明。

完整開示|音頻來源:禪窗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